会议这么就结束了,也并没有改变任何历史的进程。即便,有人是曾在会上大放厥词。

       只是再隔一日,多数人是再次为之色变。那是路舟交给钟诚的大量研究报告公布的时候。

       而报告中,更是混入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既是直白,又是暴露。偶有吃瓜的民众偷看两眼,背后多少是要冒出点汗来。

       像是在回应着马华腾的批评?嗯,没有人知道是不是。

       ......

       9月1日,学校开学。

       王强东一早起了床,起床后就拿起了手机,点开微讯,见工作室的工作群没什么重要情况,他又接着往下看。待到一切无误,他这才起身去刷牙洗脸。

       他往坑里头一蹲,手机是再次拿出来,点按开了朋友圈的页面。

       点赞、点赞、点赞......

       有的是毕业了去到公司上班的同学,有的是大早上起来自拍的美女,有的是低年级发社团活动的学生,也有的是转发生活鸡汤的长辈......

       他长长地哈了欠,从相册中挑出了张王丽娜包包的照片。“你的包够我吃半年外卖。...”

       顺手再屏蔽了一手长辈后,王强东拍了拍麻腿,慢悠悠地起身。

       《女朋友有这些表现可能是出轨!》

       《我和小姐谈恋爱这三年》

       他一页页地翻看。

       等他决定将微头条的应用下载下来时,这时间都已经快到中午。

       脑子里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思绪,尤其肚子空空如也,情绪难免低潮。

       王强东想想便将手机扔到了一旁,打开了浏览器的千度。

       “微讯......”

       刚输了两个字,千度输入框下头就提示了一些补全信息,说来应是最近的优化?!王强东不太清楚。

       排头的,“微讯是企鹅出的吗”

       接着,“微讯是谁做的应用”

       “微讯被马华腾痛批”

       “微讯怎么找晓姐”

       “微讯怎么泡妹”

       ......

       可能,这些是别人也常搜索的关键词?!王强东看着后几个是蜜汁尴尬。

       “和女朋友床上时间短”

       “女朋友以前做兼职”

       “怎么和平分手”

       “创业公司压力大”

       “信用卡哪家好”

       “北京旅游”

       “微讯盈利模式”

       “做一个微讯要多少钱”

       “广告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他下意识地向搜索引擎讨要着各种问题的答案,想到了什么便是“提问”了一番,似是而非的“答案”页面最终是变成了几十个。

       再一看时间,竟然已经是下午两点。

       他想了想,便还是等王丽娜回来做晚饭吧。

       微讯王强东,“(宝宝),几点下课回家?”

       王丽娜,“回着去呢。”

       王强东,“那行。楼下带个河粉呗,饿。”

       王丽娜,“回去下面给你吃==”

       王强东,“力竭矣。”

       王丽娜,“不说我包花钱嘛。下个方便面省钱。”

       那可真tm是尴尬,王强东回了三个点便不再理会。而他打开微讯官网看更新时,没成想却是看到了些别样的报告。

       ......

       《七星:数据两面性中人文和社会心理的新型研究方式》

       温馨提示:本报告非正统学术研究,资料仅供参考,请用于正确合法途径。

       正文:

       伴随着3g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普及,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人们的生活方式。数据变得愈发海量和非结构化,而这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所面对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这里,我们抛出一个新的观点:互联网公司正在利用数据了解用户的人性,这可能会带来一些我们此前未曾考虑过得社会问题。尽管相关的结论未必正确,但它不失为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和大胆的尝试。

       1)社交应用成瘾,成为了一种可能。

       与普通用户所理解的不同,朋友圈在迭代过程中进行了上千次的小版本微调和测试。根据微讯所提供的数据,我们得知修改最为频繁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发布图片的交互方式、图标的样式和颜色、字体大小、行间距、图片压缩。

       注意,这是我们所认为不那么重要的地方,但却成为了微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益于语音和视频通话版本的微讯累积了上千万的用户,这千万用户,成为了微讯后续版本迭代的“试验田”。微讯的工程师向我们展示了下附图表的数据,这是在某个版本中对朋友圈附带文字字体大小的调整数据。前后优化的差值高达30%。

       这是,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微讯的工程师在进行测试前,会按照用户属性进行大量的分组,以字体大小为例,a组一万名用户的朋友圈版本字体是9px(像素),b组一万名用户的朋友圈版本字体是10px。他们定时定量的在不同用户中进行测试,这和中学实验常说的“控制变量实验”非常相似。而当优化结果达到了峰值,他们就会转而进行下一项实验。

       即便是每天都会发生变化的广告素材也是如此。

       尽管微讯的工程师无法解释其中的数据提升原因,但结果是对的,也许更为重要。

       而这,造成了眼下人们使用微讯的新的生活方式用户平均每天需要在朋友圈中耗费高达2小时,超过正常人每日清醒时间的10%。

       按照他们的说法,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朋友圈凌晨两点钟的访问量是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他们正在尝试削弱其中用户的“社交瘾”,毕竟这可能成为潜在的健康威胁。

       难以置信,每天你的屏幕对面是有上百个工程师在关注着你,他们尝试着让你停在上面足够长的时间,同时又要避免你快速厌倦。

       而这里存在滥用的可能。实践出真知?不外如是。

       2)数据的真实和虚假。

       产生这个想法,源于实验室和梦谷科技旗下的橙子科技达成了一项数据研究合作。在此之前,我们的大量研究都只发生在微讯的数据集。两者对比下,我们惊奇地发现有着异乎寻常的差异。

       橙子浏览器是橙子科技的重要产品,如今他们是华夏第二大手机浏览器厂商,拥有千万级别的用户总量。每天有大量的手机用户通过它的橙子导航去搜索讯息。目前它们仍然没有进入搜索引擎领域,所有用户的搜索都将经由合作的千度公司来进行处理。

       微讯的社交,尤以朋友圈而言,人们更多是展现个人美好之处,它可能是“虚假”的。而搜索,人们往往会在无意识中吐露“真实”。

       微讯和宝马汽车的一次合作一直是我们探讨的一个经典案例。为什么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宝马汽车的用户会更加倾向于转发这条推送广告?微讯的工程师并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对他们而言,结果是对的,那么他们就会继续测试,并在更多的广告中采用这样的策略。而尽管我们也不那么愿意直接下结论,但直觉告诉我们,这种行为可能和“虚荣”相关。只是因数据量暂难以支撑这个说法,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橙子科技给我们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清洗和脱敏(脱除个人敏感信息),起初我们并不太在意,但当研究开始后,我们却愈发明白这个行为的重要性。

       “杀人”、“自杀”、“女朋友出轨”、“丁丁短”、“整容”、“快速赚钱”、“日日彩”、“外省人”、“井盖”......

       暂且不去讨论数据的大小,其数据中的大量搜索关键词就让我们意识到这项研究的困难程度。用户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加信任产品,他们会向搜索引擎提出大量的问题,而这之中,可能涉及了违法、道德伦理、金钱欺诈、地域宗教歧视等多维度的社会问题。

       我们相信社会整体的精神面貌是昂扬向上的,但诸多无意识行为所构成的数据集最后却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真实”。

       因为橙子科技的用户中,大多本身即是微讯用户。实验室因此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探讨和研究的方式,为此本项研究的领导者甚至设想了一个场景:一个在朋友圈中秀恩爱的男人,事业成功,家庭光鲜亮丽,但在某日他却在橙子浏览器中搜索女朋友出轨、丁丁短、信用卡申请,乃至于搜索暴力血腥的东西。这听起来很疯狂,但以之前而言,它存在关联的可能,让真实和虚假相结合变成真正的真实。它不仅有利于个体、群体心理研究,甚至还能成为一种控制、监视、定嫌疑乃至判罪的可能。

       目前,这项研究是暂时搁置。因为微讯拒绝了我们的数据合作申请,他们认为,即使是从人文社科的研究角度去考虑,这些数据即使在清洗和脱敏后仍然会产生不必要的社会恐慌,而目前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如何合理地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研究。

       这很对。但也不那么对。

       据我所知,微讯正在利用多产品的用户数据进行挖掘,这中间产生的结果最终会作用在梦谷支付的数个征信信贷产品中。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微讯挖掘了用户的习惯,并在算法上“歧视”了低收入和没能耐还款的用户。

       事实是,他们可以使用,只是从牟利的角度而言。而无利可图,他们则不愿尝试。

       ......

       以上,是本次研究的所有结果。

       注:研究中未完成部分近日正在重启,微讯公司目前正在探讨相关数据开放至研究领域的方案。

       ......

       作者:七星实验室实习生,甄臻。

       审稿人: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