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深秋的棠梨,街道上马路边到处有未清扫干净的落叶。

       方年简单收拾了要带回去的东西,比如奖状和出版的书。

       再发单章跟读者请假一天之后,离开职工小区。

       走上前往大坪的中巴车时,碰到了李安南,方年笑着调侃。

       “回去这么早,没钱上网了吧。”

       李安南也不否认,但偏要顾左右而言他:“就早点回家,要不天黑了啊。”

       接着又问:“后天你上午过来吗?”

       “应该不会。”

       “还想喊你一起去县里买衣服,变天了,要买外套。”

       “确实……”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扯了几句闲话,车缓缓开出,走走停停的,很快李安南就下了车。

       到花家集市后,方年好运的赶上了接送学生的小面包。

       省了十块钱去租摩托。

       在村口下了面包,拐上未硬化的土路后,又看到了一下蹦到左边一下蹦到右边的方歆。

       方年快走两步,从后面拎住方歆的书包:“方歆,怎么今天又一个人?”

       方歆见是方年,轻松的伸展了下身体,喊了声哥哥,然后立马耸拉着脸。

       “被老师留学校背书了。”

       一看就不开心。

       方年就问:“因为什么被留堂?”

       “课文没背完,妈妈说你小学的时候背得飞快,为什么我就不行。”方歆噘着嘴道。

       一蹦一跳的,刚过肩的头发也跟着飘起来。

       不开心来得快,去得更快。

       方年想了想,道:“你多花点心思在学习上就能背得飞快。”

       “比方说下午回家的时候走快点。”

       二十几天不见,方歆比上个月见到的稍微白净了些。

       不过也可能是秋天来了,天色暗得早,对照下黑得没那么明显也说不定。

       方年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问:“你们期中考试了吗?”

       “还没有,老师没说。”

       方歆迅速的转移了话题。

       “爸爸回来了,你知道吗……”

       “我跟你说……”

       小小女孩叽叽喳喳的声音,随着河流的声音,蜿蜒向前。

       刚走过邻居家的地坪,方年和方歆就看到屋侧树下蹲着嗑瓜子的方正国。

       方年喊了声:“爸。”

       方歆却飞快的跑了过去:“我也要吃。”

       “……”

       方正国比方年记忆中的模样要年轻得许多。

       曾经方年没有现在的能力,更没有如现在一样,早早的把方正国从外面的工地上喊回来。

       日积月累下来,方正国便愈发苍老。

       少时的记忆中,方正国总是干净整洁的样子在后来越来越少见。

       等到终于可以放下家庭重担时,一不小心就过去了十年,一老不复返,令方年深感遗憾。

       现在看到方正国又穿上了他自己年轻时最喜欢的西服,蹲在树下悠闲的磕着瓜子,尽管脸上没带什么笑容,但方年却在心里大松一口气。

       简单的生活样子,正是方年最期待的。

       “要吗?”

       方正国从兜里掏出一把瓜子给方歆,再望向方年。

       方年笑着接了过来:“诶。”

       “你妈说你长高了很多,现在看还真是,比我高不少啊。”

       方正国标准身高只有168。

       现在方年穿鞋身高接近179,所以显得高很多。

       “我妈呢?”

       “在屋里吧。”

       “……”

       不管是前世还是这辈子,方年大多数时候都跟方正国说不上几句话,便会问林凤在哪,每每如此。

       “方年呐,期中考试了吗?”

       林凤见到方年的第一句话就是关心这个问题。

       方年回答道:“期中考试取消了,市里组织了统一联考。”

       “考得怎么样,拿学校第一了吗?”林凤面露期待。

       方年点头:“拿了,也不知道学校怎么想的,今天上午还给发了个奖状。”

       “快给我看看,高中还有奖状?”林凤眼前一亮。

       方年从包里拿出两张奖状递给林凤:“一个年级第一,一个最佳进步,以前都是给证书的。”

       “考了多少分?”

       “563。”

       “才进步不到三十分,怎么给了最佳进步奖?”

       “因为市里统一排了理科前五百名,我是第291名,八中唯一一个。”

       “哦呦!”

       林凤顿时眉开眼笑。

       “市排名有没有什么地方看得到。”

       方年掏出手机:“我拍了个照片。”

       “我看看。”

       “第一名考了623分啊,桐凤三中的,真厉害!”

       “县一中这么多上榜的。”

       “还真是291名。”

       “嗯?你怎么换手机了!”

       激动的林凤终于注意到了这个事情。

       方年解释了一句:“之前的手机有点毛病,用起来不大方便,换了一个,1300多块。”

       “黑不溜秋的,你怎么喜欢这种样式的。”林凤有些嫌弃的道。

       “对了,你的书呢,带回来了吗?”

       方年又从背包里掏出来简体上下两册风格不浮夸的《我想有钱》。

       林凤左看看右看看,久未说话,最后才道:“这个名字你怎么想的。”

       “作者名怎么能叫小破碗呢?”

       方年便解释道:“当时我没想那么多,本来只是打发一下课外时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读者喜欢。”

       “现在出版社和网站都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就没有改。”

       林凤拿着两本书左翻右翻:“定价要29块8一本啊?”

       “定多少块跟我都没关系,该分给我的钱上个月就分完了,其实出书对作者来说没什么收益。”

       接着方年又从包里掏出繁体上下两册。

       “这是繁体版的。”

       林凤奇怪的问道:“现在还有人买繁体版?”

       方年笑了下:“湾湾人啊。”

       林凤哦了声,然后大声喊道:“方正国!”

       “来了。”

       “这是你儿子写的书,你看看收到哪里!”

       “诶,还有繁体字的,我看看。”

       “……”

       “等下再看,先把这两张奖状贴墙壁上,就贴这边,一定要正对着门,别个过路一眼就能看见。”

       “好。”

       “我跟你说,你儿子现在可出息了,板上钉钉的重本苗子,就看能不能考上复旦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林凤目光特地放在方年身上。

       这几乎是明示了。

       方年连忙道:“一定争取。”

       难得一家人,晚餐比以往都要丰盛,有一条小鲤鱼,辣椒炒排骨、炒肉,全是硬菜。

       “明天杀只鸡。”

       吃饭的时候,林凤嘴上叨叨道。

       方年就笑:“那你只能一个人弄,我想跟爸去一趟桐凤,秋天来了,我以前的衣服都不太合身了。”

       他说的是实话。

       几乎长高了十公分,以前的衣服大多不合身了。

       “那你还有钱吗?”林凤稍加思考,问道。

       这就算是同意了。

       方年嗯了声。

       方正国皱了眉头:“你一个人去就行了,喊我去做什么?”

       “给你也买套西服,花我的钱,可以吧。”方年嬉皮笑脸道。

       方正国正想反驳,林凤连忙应了下来:“儿子要给你买,你还推辞什么。”

       “那行吧。”方正国只得点头。

       一句话说明了老方家到底谁做主,地位也很明显。

       “吃点鱼头,补脑。”

       林凤道。

       方年点头:“妈,星期天你有时间的时候也可以带着方歆去去桐凤。”

       “我大概算过了,下个月稿费还是有十几万的样子。”

       方年特地在离开职工小区之前,算了这个月的总新增订阅,大约跟8月份的持平。

       原因是这个月从十号开始降低了更新数量。

       而且成绩还触碰到了.asxs.目前的天花板,所以也只能这样了。

       预计在税后十六七万的样子。

       到时候方年会视情况转走一小部分,不会像这个月转走十万这么多。

       林凤点点头:“放心,我知道安排。”

       “……”

       饭后,老方家屋里欢声笑语不断,其乐融融。

       是方年喜欢的简单生活。

       也是他与生活现状达成和解后,想参与的模样。

       ======

       破碗求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