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周四,放假前夕。

       午后,174班如往常一样。

       有人在学习,有人在打闹,也有人在……

       腻歪。

       比较胆大的情侣会趁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亲一下。

       胆小害羞的,就躲在书堆中,也偷偷亲一下。

       大多数高中生的喜欢,或者说爱情,并不掺身份、地位,甚至与长相都无关。

       “诶,五一假我们要不要自己组织一次集体活动。”

       在座位上的李雪忽然起身看向教室里的同学,大声说道。

       “这次放假应该是高考前最后一次长假了……”

       李雪的话引发了班上同学的积极响应。

       “对啊,马上高考了,这次放假可以一块玩一下。”

       “都不用特地安排时间,3号我们早上到棠梨集合就行。”

       “对对对对,反正我们下午就来了。”

       “要不我们去爬一下棠梨山,当做是春游了,我还没去过棠梨山。”

       “……”

       最积极的是王成、李军他们这些人。

       距离高考只有三十几天了,他们对高考的结果,心里都有数。

       现在心里最没底的其实是那些平时考试450分以上的。

       距离二本分数线有一定的距离,但感觉又可以再努力一下。

       这一波人在174班还是比较多的,有差不多二十人,他们的响应就比较平淡。

       其中有人还抱着膀子冷眼旁观。

       见大家的响应很积极,李雪连忙道:“那我登记一下名字,这样方便统计。”

       “都有谁去的,报个名。”

       李雪的话语落下后,一片‘我’、‘我去’的回应。

       65个人的班级里,响应的人数也不算少,连朱鹏飞都报了名。

       除此之外,那些情侣也很积极。

       “老方,你不去吗?”李安南用胳膊肘碰了下方年。

       他也没报名。

       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他的母亲大人让他感受到了高考的压力。

       现在除了最爱的篮球运动以外,基本上一门心思学习。

       方年回答道:“我去不了,有别的事情。”

       李安南有点怂:“我是不太敢去,我让我妈看到了希望,她现在真恨不得我考上北大,虽然这明显不可能。”

       一方面确实是给了压力。

       另一方面也有动力。

       李安南的妈妈承诺,如果李安南能考上重本,奖励给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如果能如愿考上申城理工或者东华大学,带他去京城旅游。

       李安南有自知之明,没追问说自己考上北大什么的。

       但,不管是哪个奖励,李安南都很心动。

       因为不仅说话算话,奖励还叠加。

       方年看了几眼李安南,道:“如果你想去就去,跟你妈妈好好说,这可能真的是高考前最后一次假期了,往后你想放松,那就得高考以后了。”

       闻言,李安南陷入了沉思:“我考虑一下。”

       “方年,你不去吗?”

       这时李雪走到了方年面前,问。

       方年笑道:“不好意思,班长,我家里有事情,去不了。”

       这次是真去不了。

       老方家的新屋已经确定将在农历四月初九,也就是公历5月3号上梁。

       这是近期的黄道吉日。

       作为老方家的顶梁柱之一,方年当然必须要在家。

       李雪也没强求。

       方年脑子里面却忽然冒出了个念头。

       如果前世李雪也组织了这个活动的话,自己是不是就能在3号早上到棠梨,然后达成当初高中时期最大的心愿——跟邹萱合拍大头贴?

       最后……这样那样的。

       想到这里,方年心情有些许复杂。

       这辈子可全倒过来了。

       上午邹萱还发了qq消息想约方年五一去桐凤玩……

       …………

       …………

       老方家的新屋建设进展很迅速,因为有充足的资金,完善的图纸,以及请的师傅沾点亲戚,还挺负责的。

       下午方年到家时,发现主体已经封顶。

       傍晚前,林凤跟方年说起了新屋的事情。

       “大后天上梁之后,就可以装修了,大师傅不晓得装修,也不敢接这个单子,我跟你爸还没找到装修师傅。”

       “装修材料也不知道应该怎么买。”

       其实林凤早就想跟方年说这个事情了。

       但方年在学校,她考虑再三还是没去打扰。

       方年能理解,这个大师傅确实是不擅长装修,另外是看到效果图后不敢接。

       干好了还行,没干好的话,这个宅子效果要大打折扣的。

       方年轻松道:“这事情简单呐。”

       “我看已经封顶了,这两天应该没什么事情了吧?”

       林凤嗯了声:“基本上没了,都是些零散的活,和准备上梁。”

       “那明天我们去趟桐凤,材料和装修的事情都好搞定。”方年胸有成竹的道。

       五一当天,林凤跟方年去了桐凤,第一步直奔瓷砖市场,很快找到了合适的材料。

       接着是一条龙推荐服务。

       桐凤的商家也不傻,门、窗、地砖、墙砖、灯饰的商家之间都有点联系。

       甚至也就是一开始打了个出租车,之后全程都有人开车陪同。

       中午还有免费大餐。

       一天就搞定了包括装修师傅在内的所有事情。

       只不过费用超支了。

       主体建筑含工钱都只花了19万。

       但装饰材料上,方年的眼光稍微有点高,原本十七八万的材料费少说多花了七八万,工人的成本费倒是没高,按平米数算价,没什么好说的。

       估计最后算总账,总造价要多出十来万。

       林凤也没说什么,兜里有钱,底气十足。

       …………

       上梁的时辰安排在午时,具体的时间是中午的11点58分。

       方年的任务是在师傅们正式上梁贺喜赞好话的时候,不断发红包。

       为此,提前一天准备了几百个6元红包。

       在棠梨、维南这一片区域,上梁的习俗是烟花爆竹红红火火。

       最好是能放多久放多久。

       除了主人家自己准备的,还有亲戚朋友、邻里三四。

       这次大家就见识到了老方家的排面。

       “老三,你家这个上梁热闹!”

       “确实热闹,烟花爆竹都是一车一车的拖,红火!”

       “三哥自己家里都不用买了!”

       “十里八乡都看不到这种场面。”

       “……”

       邻里三四七嘴八舌的议论是确有其事。

       光是那种小四轮货车就送了五车过来,少说也有上百挂大鞭炮,差不多是过年放的那种。

       除此之外,烟花三十六桶。

       有一说一,方年认为这跟春节的牌场沾点关系。

       因为茅坝家家户户都送来了爆竹,村上、邻村等相熟的人也送来了爆竹。

       老方家没多少亲戚,但光是林平阳就送来了一车。

       除此之外,家里自己买的烟花爆竹也有一车多。

       方正国是散烟都忙不过来的样子,一条又一条的芙蓉王拆了开来。

       约定的时辰到了之后,师傅们按照习俗在主梁上垫了铜钱、纸钱等,砌了最后一块砖,放了点公鸡血。

       接着便是炮火齐鸣。

       巨大的喧嚣声音带来更大的热闹——

       林凤站在楼上,用簸箕往下散糖。

       在炮火齐鸣中,走在屋脊上的起屋师傅,过路的人,都过来贺喜新屋建成。

       各种好话连成片的说了出来。

       炮火的热闹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赞好话的声音也没停下来,方年成了最忙碌的那个人,有人说一句好话就连忙塞一个红包。

       上梁礼成之后,马上开席吃酒,老方家特地喊了厨子帮忙,开席不收红包。

       用棠梨话来说,就是不做酒。

       林凤的意思就是大家来贺喜是看得起老方家,这次不做酒,请大家吃饭。

       过火再摆酒席。

       “……”

       上梁的热闹持续到下午三点多。

       红红火火的。

       …………

       …………

       返校后,方年有从李安南的嘴里听到这次李雪组织的五一集体活动大概过程。

       人,十三个。

       山,爬了,没到顶。

       累,没劲儿,完事。

       少年人不那么稳定的心思,注定不大适合爬山这样的活动……

       ……5月中下旬,市里组织的最后一次联考前两天。

       方年走出校门时,碰到了许久未见的林语淙,还背了个小书包。

       算起来的话,还是在上个月体检时,碰了个照面。

       “最近忙什么呢,人影都没看到一个。”

       见到林语淙是等着自己后,方年笑道。

       林语淙小声叹了口气:“忙着学习,复旦的分数线为什么要那么高!”

       “哼!”

       说着就有些生气。

       方年困惑道:“你之前不是一路高歌猛进吗,复旦的文理录取分数差不多,也就六百二三的样子,你应该很有希望啊。”

       他倒不介意林语淙考上复旦。

       复旦那么大,还不止一个校区,其实跟在同一个城市没什么区别。

       就说真要不想碰见的时候,棠梨八中这么小的学校也碰不见。

       比如过去的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两人就没碰到。

       “我突破不了,上次考试就是我的巅峰了。”

       林语淙回答道。

       语气里面有挫败的味道。

       接着抬头看向方年,认真说道:“今天我是故意等你的,同学录上留个名字吧?”

       方年一愣:“同学录?”

       “啊,有怀旧内味道了,还是在初中的时候写过。”

       前世方年在初中时写过也买过同学录。

       看着林语淙打开同学录,抽出一张纸递过来,方年想起了老家自己卧室里的那本初中同学录。

       里面那张对当时的方年来说最重要的同学录,被单独抽了出来,然后高一的时候不小心丢了。

       随之丢掉的,还有那段暗恋,连名字都想不起来的暗恋。

       当然,前世高中时没这东西,大家都有qq,谁还留这个。

       方年接过来,问道:“有笔吗?”

       “有。”

       林语淙从背包里掏出笔:“那你在这上面直接写吧。”

       方年也稍加思索,先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留下了一句话——

       “好好生活”。

       这是方年这辈子第一次给人留下这四个他自己都没活明白的文字。

       林语淙看到后,挑了挑眉:“就没了?”

       “嗯。”方年笑着点头。

       令方年没想到的是,在即将考试的这两天里,自己收到了好些个请求在同学录上留下名字的同学。

       其中邹萱冒出来也希望方年留下名字时,方年好奇问了句:“你又不毕业,这么着急做什么?”

       “可是,你要毕业了。”

       邹萱很小声,但认真的说着这句话。

       方年想了想,给邹萱留的是——“感谢你曾从我的青春路过。”

       邹萱眉头紧皱,咬着嘴唇问:“哥,这是什么意思。”

       “网上抄的,有味道吧。”

       方年笑呵呵的道。

       “加油,好好读书,大学生活会比你想象得更加精彩。”

       邹萱点头回答:“我已经在认真学习啦!”

       除此之外,还有柳漾、李雪包括初中同学黄琳等人的同学录。

       还有……

       第一天的语文考试结束后,大家一窝蜂走出考场时,怯怯递过来的一张同学录。

       “方、方年,能麻烦你写一下吗。”

       声音清且弱,说话时低着脑袋,不是羞涩,而是自卑。

       是174班的一个女同学,曾经的高中三年留给方年的印象很浅;

       包括重返人生的这一年里,印象依旧很浅。

       好像是比朱鹏飞还要一门心思在学习上,少言寡语,个子不高,穿得土,不引人注目。

       这次是两人第一次对话。

       方年也听到过一些背后的议论,说什么自卑,家里穷之类的。

       学习成绩不算很好,仅仅排在174班前二十左右,有望二本。

       前世考没考上二本方年也不记得了。

       名字叫刘惜。

       说起来慢,其实方年根本没多犹豫,便欣然点头:“好啊。”

       “稍等,我现在填。”

       照例是写了自己的名字,生日血型星座这些都没填。

       最后留下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