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五海东青的原型机,是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是一款号称四代半的先进多用途战斗机。
用阵风的xing能标准来设计歼十五海东青,对我国的飞机设计师们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凭心而论,杨卫平也没有指望三航能在两三年内拿出成果,完成定型。
就目前而言,华夏空军如果能将歼十大鹏鸟,歼十一金雕,歼十四猛禽都装配上,绝对能算得上当今世界装备一流的空军!..
四航的陆孝朋主动请战要求参与歼十五海东青的研制工作,杨卫平当然是全力支持。
这次全国工商企业家大会胜利闭幕后,杨卫平特意抽时间去了趟第三航空工业集团总部所在的原奉天飞机制造厂(沈飞)。
并行工程,使得一航、二航、三航、四航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资料可以得以共享。
二航正在研制的歼十大鹏鸟,歼十一金雕,包括刚刚被杨主任叫停的歼九,三种机型的技术资料都向三航开放。
原本就有歼七和歼八成熟机型底子的三航,在对f14a雄猫重型舰载战斗机的“技术摸透”中,完成了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校核、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飞机战斗xing能分析、空气动力特xing校验计算等45项课题;进行了12项650次高低速吹风试验。..
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共振、座椅地面弹shè、飞行等64项试验。通过这些计算和试验,一方面补充和校核了设计技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f14a原设计的方法,为自己积累了经验。
三航曾经用了三年的时间“啃”米格21,对山寨工艺流程当然是熟门熟路。如今再仿制美国的f14a雄猫,那是相当的得心应手。
歼十四猛禽的研制设计进行得非常顺利,但在歼十五海东青可就问题多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三航的总经理叶正大没有在“一颗树上吊死”,而是对现在技术力量进行了重新组合,他安排了顾诵芬、陆士嘉、徐华舫等人组成了歼十五项目攻关组。对歼十五海东青的三角翼配合主动整合式前翼加工工艺进行钻研攻关。
另外,叶正大指示王寿南、王甫寿、冯钟越等技术人员,重启了高空高速高突防截击机的研究设计。
歼八的样机早在1969年7月就完成了两架,并进行了试飞。十年动乱期间。歼八的研制也没有完全中断。只不过,到1978年杨卫平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后,他叫停了歼八的研制工作。说歼八计划用的发动机太差,等有了更好更合适的发动机再搞。
对于三航的航空人而言,歼七、歼八就像是他们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真要让他们彻底放弃歼七和歼八的研制,喜新厌旧的去搞歼十四和歼十四,叶正大、王寿南等人还真有点舍不得。
特别是从安南战场运回来大量的米格23、米格25、米格29残骸,让他们更加坚信了可以将歼七和歼八设计得更完美。
我国第一款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航炮。可以携带的武器包括近距格斗导弹、中距空空导弹、激光制导炸弹以及普通航弹和火箭。
翼展9.45米,机长14米,机高4.77米,主轮距2.54米,前主轮距4.94米,正常起飞重量91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2700千克,外挂能力3800千克,机内燃油2500升,最大飞行速度1.8马赫,最大航程2700千米,作战半径1420千米,限制过载3g~8.5g。
第一架验证机制造出来后,王寿南对样机所有部件都进行了一一测试,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整体的测试完成后,接下来是更加严格的试飞。
试飞,是飞机设计过程中最重要,也最危险的一项测试工作。
然而,让王寿南、王甫寿等人没想到的是,第一次试飞,就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试飞员尹玉焕对这架完全改头换脸的多用途战斗轰炸机赞不绝口。以前许多不敢做的高难度机动动作,现在都可以轻松地完成。
新歼七,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第三代多用途轻型战斗机!
咱们华夏空军真的拥有了一款真正的第三代战斗机了?王寿南、王甫寿、冯钟越等人显然有点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一次试飞并不能代表成功!王寿南如此告戒自己和项目组的全体人员,还需要继续进行测试,只到可以确定定型后,再向国防科工委杨主任报喜。
出于对战斗机设计工作的严谨原则,王寿南甚至都没将这个好消息向三航的总经理叶正大汇报。
他们继续对这款新歼七验证机进行反复的多种测试,并在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大量铝锂合金、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运用,使得新歼七在机腹在加挂了一个800升的副油箱后,最大航程可以达到3500公里!
难怪杨主任一直强调,先进战斗机的设计,一定要基于成熟的先进航空发动机来进行优化设计。
新歼七的设计,比他们当年研制歼七和歼八的时候,不知道省去了多少麻烦,少走了多少弯路。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功开发了一款真正的第三代轻型多用途战斗机,这样的效率,使得王寿南等人感觉几疑置身是虚幻的梦境。
就在王寿南刚刚将新歼七研制成功的消息向三航的总经理叶正大汇报的时候,杨卫平没打任何招呼就来到了三航视察工作。
杨卫平很奇怪,为什么三航的人一直没向他问过任何关于歼十五海东青在研制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难道他们找到了解决基础工艺加工的办法?(未完待续。)
现代都市推荐阅读 More+